CHINA·威尼斯wns8885556|品牌官网

威尼斯wns8885556生态环境数据整合实践——某市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平台 发布日期:2025-08-22

针对某市生态环境部门“系统繁多、数据分散、共享困难、数据分析应用不足”等问题,立足于环境决策需要,威尼斯wns8885556利用AI数据智能适配技术,采集、治理、整合现有异构、多源环境数据,建立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环境综合分析环境一张图企业超级档案环境预警和问题处置等多类应用,建立生态环境数据整合、应用、分析、预警、处置一体化的精细化监管模式,为智能化、精准化、主动化、非现场监管提供技术支撑。

一、项目背景

环境信息化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支撑。某市生态环境局现有各类国发、省发、自建环境信息化系统30余套,涵盖了污染源自动监控、环境监测、环境移动执法、环境应急、生态环境大数据等各项业务,在环境管理决策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辅助作用。但随着新常态下生态环境的工作要求和标准的提高,现有的系统无法满足生态环境监管的要求。

图片 1

1、系统繁多,应用不便

信息化系统数量较多,导致各类业务数据比较分散,跨业务的数据应用较为困难。一个典型的业务应用场景,查询某固定污染源的环境管理数据。则需要打开以上的多个系统,才能获取该企业的完整环境管理资料。

图片 2

2、数据对接困难,存在“一数多源、数据打架”问题

一方面,不管是配发使用系统,还是自建系统,由于承建厂家、网络等问题,生态环境部门目前在用的各类系统均存在着对接困难问题。在没有原承建厂家支持的情况下,系统对接变得非常困难。

另一方面,由于各系统数据缺乏统一数据标准,不同系统数据来源也不同,久而久之会产生“数据打架”的问题,即不同系统间的同一类数据不一致甚至是相互矛盾。

3、缺乏数据综合分析和决策应用

虽然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化系统众多,但多数为业务条线系统或配发性质系统,这些系统往往对应某一具体业务场景,缺乏全局的、宏观的、综合的数据分析和决策应用,无法满足领导层的宏观决策需求。

同时,由于各类环境业务数据(环境水、环境空气、污染源、环境执法、环境应急、建设项目等)分布在异构、多源信息系统(国发系统、省发系统、自建系统等)中,存在数据分散、不准确、不完整、对接困难、难以维护等问题,这一刚性需求也难以实现。

二、数据整合技术路线

基于创新的AI 技术,重建各类业务系统的数据接口,快速实时挖掘系统数据, 形成数据共享池,通过AI 学习模型自动重构数据,建立数据关联,形成专题数据库,通过数据服务接口为上层应用提供高效数据支撑。

图片 3

1、非侵入式采集保障系统安全

该技术采用模拟人工操作的方式提取数据,无需改动原有系统的代码或数据库结构,如同 “虚拟操作员” 在系统前端完成数据抓取,既避免了对系统稳定性的干扰,又降低了数据泄露风险。

2、自学习模型破解标准差异

通过 AI 算法对不同系统的数据特征进行持续学习,自动识别字段关联关系,建立标准化数据映射规则。例如,针对企业名称的简称与全称差异,系统可通过语义分析实现模糊匹配;对于数值单位不一致的问题,算法能自动完成换算,使不同系统的能耗数据实现统一口径。实践表明,经过 3 个月的学习训练,数据匹配准确率可达 92% 以上,基本满足业务需求。

3、跨环境兼容打破网络限制

技术方案支持多架构系统适配,无论是基于 Java 的 B/S 架构平台,还是采用.NET 开发的 C/S 客户端,均能实现数据采集。

三、数据整合内容

1、数据整合方式

图片 4

根据数据整合方式,以及本项目需要整合的数据和系统情况,本项目的数据整合方案如上图所示。

对于自建平台的数据,主要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通过协调原系统承建厂家提供相应的接口服务完成。

对于国发平台的数据,采用数据导入、数据接口、AI适配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实际经验,以数据导入和AI适配方式为主。

对于省发平台的数据,建议主要采用数据接口的方式。由生态环境局协调上级部门相关责任处室提供相应系统的接口。

对于非系统化的业务数据,由区县定期数据填报录入,市级审核后入库。

对于互联网数据,采用数据爬取的方式获取。

2、整合系统清单

由于涉及用户的内部数据,不方便将实际系统名称在文章中展示。文章展示的系统清单是威尼斯wns8885556总结的生态环境部门的主要系统和数据来源,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图片 1

四、建设效果

全面梳理我局各类生态环境数据情况,开展生态环境数据整合,明确数据资源采集责任,提升数据资源获取能力,整合分散在各业务系统中的环境数据,扩容现有的“一库”,构建统一、规范、权威的某市生态环境数据资源中心,破除数据孤岛,逐步实现“一次采集,多次应用”,实现环境数据的交换共享,横向与智慧城市实现信息共享,纵向与省生态环境厅、各县市区分局等部门数据共享。

同时,基于生态环境数据中心,建设了生态环境一张图、企业超级档案、环境监测预警与问题调度管理平台等平台。

返回列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