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威尼斯wns8885556|品牌官网

用电监管在环保中有哪些应用? 发布日期:

      我国排污企业众多。仅以山东省为例,排污企业就多达40万家。相对于如此数量众多的排污企业,我国各级生态环境执法部门的人员配备却相对薄弱,排污企业监管执法工作量巨大,即便如此,仍然不能保证执法全覆盖。目前我国的排污企业执法主要采用双随机的模式。环保部门需要一种非现场执法、精准化监管的手段。环保用电监管系统恰恰能解决这个难题。环保用电监管在环保中主要有以下几个应用场景:

  1. 1.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排污企业日常监管

目前,对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信息化手段主要是采用污染源在线监测的方式。污染源在线监测是通过对排污企业排污数据的实时监测,达到掌握排污企业排污是否超标的目的。然而,在线监测设备费用昂贵,只在部分大型排污企业中安装应用,且每年要投入大量维护费用。众多中小型排污企业无力承担。

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只要运行就要用电。通过在排污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上安装环保用电量监测智能终端,达到实时监控设施运行状况的目的。较之污染源在线监测设备动辄几十万的情形,电量采集方式具备建设成本低,维护简单,适于大规模推广应用的优势。环保用电监管系统适用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对所有排污企业的日常监管。并且能够通过排污企业用电智能监管平台对排污企业实时用电情况进行监管和分析,将排污企业生产治污情况置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远程监管下,精确打击排污企业治污设施运行异常、生产设施违规开启等情况。

      2. 重污染天气应急差异化管控

重污染天气是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心肺之患”。2019年8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重污染天气应对夯实应急减排措施的指导意见》,对重点排污行业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采取差异化应急减排措施,实现一家企业一个应急减排策略。生态环境部门需要落实排污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停产、限产策略的执行情况。仅依靠人工检查的方式,无法有效落实。

通过对排污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用电监管,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清晰地掌握每个排污企业的生产、减产和停产时段以及相应的用电负荷,排污企业是否落实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措施一目了然,实现一企一策精准管控。

      3. 工业企业日常内控

通过环保用电量监测智能终端的实施,可以以最低的成本来实现企业日常内控。

一是摸清企业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的运行状态,掌握生产设施和治污设施的设施质量、设施能力和设施隐患。为排污企业及时运维、提高设施运行效率和淘汰落后设施提供数据支持。

二是摸清企业自身用电情况和耗电情况。企业可实时监控用电情况和耗电情况,掌握本企业各项电耗去向,使得用电管理更加规范化和精准化,推动企业向更加节能的方向发展。


返回列表
XML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