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多样性研究是自然保护地监测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野生动物研究中,红外相机陷阱是一种常用的监测工具。其由连接到红外传感器的数码相机组成,能够在动物经过时自动拍摄照片,从而为研究人员提供关于野生动物种群的重要数据。然而,这些相机陷阱产生的数据量极为庞大,研究人员往往需要花费数天甚至数周时间来筛选和分析这些图像。
利用红外相机拍摄的图像,通过智能识别技术来监测和分析生物多样性。智能识别技术则借助计算机算法和机器学习等手段,对红外相机获取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实现对野生动物物种的自动识别和分类。具体来说,它可能会运用图像识别算法,提取动物的特征,如外形、颜色、斑纹等,然后与已有的物种数据库进行比对,从而确定动物的种类。
通过这种方式,研究人员和保护工作者可以更高效地了解特定区域内的野生动物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它们的行为习性等信息。这有助于进行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监测、保护策略的制定以及对生态系统变化的评估。
一、基于AI的动物智能识别
威尼斯wns8885556利用AI机器学习模型,利用专业的样本图库训练,开发了动物智能识别模型。覆盖鸟类、野生动物、昆虫、水生生物等的识别和监测。模型库具有专业的样本图库、多项核心技术、卓越的性能,并且支持场景广泛、有高度的开放性。
大规模数据训练:模型训练数据集包含超过 6500 万张图像。通过如此庞大的数据集训练,模型能够学习到不同动物物种、分类群以及非动物物体(如车辆)的特征。
多层次分类能力:该模型能将图像分类为超过 2000 种标签,涵盖具体物种(如非洲象与亚洲象)、更高层次的分类群(如哺乳动物、猫科等)以及非动物物体。
优化模糊与遮挡场景解析:算法特别优化了对模糊图像和遮挡场景的解析能力,对于夜间拍摄的相机陷阱图像尤为重要。提高了模型在复杂野外环境中的识别准确率。
跨场景泛化能力:模型具备强大的跨场景泛化能力,无论是在热带雨林中拍摄的树蛙,还是在极地雪原中伪装的北极狐,都能通过局部特征(如斑纹、瞳孔形状)进行精准识别。
二、产品功能
1、红外相机数据查看
红外相机设备采集的图像、视频数据直接采集上传至系统,系统自动对图像、视频信息进行识别。
用户可以实时查看到设备反馈的图像、视频数据,数据包括图像、视频文件、识别结果等信息,并且系统还提供了在线播放视频文件功能。可下载图像、视频文件。
数据导出:可按采集时间段、识别物种下载数据文件。
导出记录:用户可查看所有导出记录信息,包括导出时间、用户名称、物种、开始时间、结束时间、文件名称、大小、创建时间等。也可将已导出的文件再次下载至本地。
2、红外设备物种识别
基于鸟类智能识别模型和野生动物智能识别模型对图像、视频进行智能识别。
选择红外设备、识别模型(鸟类或野生动物)、识别类型(图片识别或视频识别),上传本地图像或视频。识别结果将收录至生物多样性资源库。
3、图像人工鉴定
可人工鉴定物种图像文件。
对于单个物种图像文件展示图像信息。展示采集时间、上传时间和AI智能识别结果。
三、模型应用
野生动物识别技术在自然保护地智慧监管中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它通过结合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对野生动物的自动化监测、追踪和管理,极大地提升了保护地监管的效率和精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