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采用活性炭吸附工艺的企业来说,规范排污许可填报和做好环境管理台账,是确保废气治理设施有效运行、符合环保要求的关键。以下从填报要求、台账记录、执行报告等方面,为企业提供详细指引。
排污许可填报:这些参数一个都不能少
企业在进行排污许可填报时,需根据废气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的设计方案,精准填写各项关键参数。在 “废气产排污节点、污染物及污染治理设施信息表” 的 “污染治理设施其他信息” 一栏,要明确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设计风量、活性炭类型、填装量、更换周期、单次更换量、碘值等。若采用水帘机、喷淋塔等进行除渣、除雾,还得注明喷淋水量、更换周期、单次更换水量等参数。同一治污设施只需填报一次,同时要在附件中上传废气治理方案。
而在排污登记表的 “其他需要说明的信息” 栏,同样要填报上述活性炭相关信息以及喷淋相关参数,确保信息的一致性和完整性。
环境管理台账:记录要细致,保存有期限
依据相关条例和通知要求,企业必须建立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制度。台账需详细记录活性炭的种类及填装情况,包括一次性活性炭的更换时间和更换量,再生活性炭的再生周期和更换情况,以及废活性炭的储存、处置情况。
这些记录是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凭证,保存期限不得少于 5 年。通过细致的台账记录,既能清晰反映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也能为环保检查提供可靠依据。
执行报告填报:年报信息要准确
企业在填报执行报告年报时,需在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的 “废气污染治理设施正常运转信息模块” 中,针对活性炭吸附处理设施,准确填报设施运行时间、运行费用、去除效率和废活性炭产生量等信息。这些数据能直观体现设施的运行效果和环保投入,是环保部门评估企业环保工作的重要参考。
案例参考:让填报更清晰
以喷漆房为例,其产污环节为喷漆、晾干工序,污染物为总挥发性有机物,采用 “水帘机 + 喷淋塔 + 活性炭吸附” 净化装置。在填报时,设计风量为 20000m/h,水帘机捞渣频次不低于 2 次 / 天、总水量 4.5t、换水频次 1 次 / 周、更换水量不低于 4.5t / 次;喷淋塔喷淋水量不少于 3.5t、捞渣频次 1 次 / 天、换水频次 1 次 / 周、更换水量不低于 3.5t / 次;活性炭为颗粒状,填装量 1.15t、更换频次不少于 1 次 / 月、更换量不低于 1.2t / 次、碘值为 800mg/g。
在活性炭更换记录方面,表格需包含更换时间、活性炭类型、填装量、碘值、废弃活性炭更换量、更换人员签字、企业负责人确认、是否在相关平台登记及备注等内容。喷淋水更换记录也有对应的表格,需记录更换时间、喷淋水量、更换量等信息。
总结
活性炭吸附工艺的排污许可填报和记录工作,看似繁琐,实则是企业规范环保管理、确保治理设施有效运行的重要环节。企业需严格按照要求,准确填报各项参数,细致记录相关信息,妥善保存台账,按时完成执行报告填报,以满足环保法规要求,推动企业绿色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