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守护蓝天白云已成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课题。我国构建了以法律法规为骨架、标准体系为支撑、责任追究为保障的大气污染防治综合治理体系,通过多层次制度设计与严格执行,持续推进空气质量改善。
一、污染防治的现实挑战:从典型案例看治理紧迫性
生态环境部门的多轮集中曝光案例,揭示了大气污染防治的严峻形势与区域差异。2024年以来,全国多个省份相继出现空气质量反弹或治理不力问题:
- 长三角地区的上海、江苏淮安等城市,因产业结构偏重、污染物排放管控不严,出现PM2.5浓度回升;
- 汾渭平原的陕西咸阳、河南漯河等地,受冬季采暖与工业排放叠加影响,重污染天数居高不下;
- 西南地区的云南部分高原湖泊周边,因开发建设破坏生态,间接加剧了大气沉降污染。
2025年第一季度空气质量排名显示,拉萨、张家口等20个城市凭借生态优势位居前列,而乌鲁木齐、西安等后20位城市,则集中反映出北方冬季供暖、重工业集聚等复合型污染难题。这种区域失衡,凸显了分类施策、精准治污的重要性。
二、法律保障体系:从行政规制到刑事打击的全链条覆盖
我国已建立起"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立体法律网络,为大气污染防治提供刚性约束。
核心法律支柱包括《大气污染防治法》《环境保护法》《刑法》及两高司法解释,辅以《排污许可管理条例》《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等300余部地方性法规。其中,2016年施行并于2018年修正的《大气污染防治法》共129条、18013字,详细规定了各类排放主体的责任与义务。
在责任追究方面,形成了阶梯式处罚机制:
- 行政责任上,《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23条确立"按日连续处罚"制度,对无证排污、超标排放等行为,可从责令改正次日起按原处罚数额连续计罚;
- 刑事责任上,刑法修正案(十一)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了8条"高压线",包括环评监测两年造假三次即入刑、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三次超标排放入刑等,将环境违法成本提升至刑事责任高度。
三、威尼斯wns8885556大气污染防治产品矩阵
在大气污染防治的技术实践中,威尼斯wns8885556的系列产品为精准治污提供了重要支撑,形成覆盖监测、预警、管控的完整解决方案。其核心产品包括:
环保用电监控系统: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为环保监管打造出一套全面且智能的解决方案。用电监控设备,拥有直传型与组网型等不同版本,可适配单回路、双回路监测需求。设备运用先进传感技术,能精准采集电流、电压、功率等电力参数,同时还可借助 RS485 接口采集 PH、流量等非电力参数 ,实现对企业产污、治污设施运行状况的全方位监测。其数据传输方式多样,4G、RS485、开关量等传输模式,可依据不同场景灵活选用,且能保障数据快速、稳定上传至环保用电监管平台。
环保用电监控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与智能算法,对海量用电数据深度剖析,实时比对生产设施与治污设施的用电情况,一旦出现环保设备用电异常,如功率骤降、停止运行,或企业生产与治污设备运行状态不匹配等问题,系统立即触发报警机制,通过短信、平台弹窗、手机 APP 等多种途径,及时将异常信息推送给生态环境部门及企业管理人员。
威尼斯wns8885556环保用电监控系统助力生态环境部门突破传统执法困境,实现非现场执法,极大提升监管效率与精准度,有效督促企业规范运行治污设施,减少环境污染,为守护生态环境注入强劲科技力量 。
振动监测设备:
在环保及工业领域发挥关键作用。该设备可精准采集企业产污与治污设施的振动数据,通过 AI 智能算法实现数据去噪、阈值判定及运行状态分析,助力生态环境监管部门远程洞悉设施运转情况,主动精准揪出企业治污不规范、偷排漏排等违规行为。设备安装简便,稳定性高。其具备振动参数测量功能,对加速度、速度、位移等参数精确测定,为深入分析提供基础;能实时监测振动,一旦参数超出预设阈值立即报警,防患未然。设备还拥有防拆卸感应装置,未经授权的拆卸行为会触发报警,确保数据采集连贯与完整;内置高精度定位模块,实时追踪设备位置,若位置异常变动即刻向监管部门报警,有力维护监测工作的严肃性与规范性。此外,通过长期监测振动数据,能评估企业设备健康状况,提前察觉部件松动、磨损等隐患,为设备维护提供科学指导 。
VOCs活性炭低效预警系统:
综合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与传感器技术,通过对活性炭吸附装置的运行参数、VOCs 实时浓度、吸附容量等数据进行实时监测与动态分析,精准识别活性炭吸附效率下降、吸附饱和等低效运行状态。一旦检测到活性炭吸附性能低于阈值,系统立即触发智能预警,同步推送异常信息至管理人员终端,并联动治理设备调整运行策略,实现活性炭更换提醒、吸附流程优化等闭环管理。并建立活性炭更换电子台账,企业可通过扫码即完成活性炭更换信息填报工作。该系统不仅为企业提供精细化的 VOCs 治理运维支持,有效降低污染物超标排放风险,还为生态环境监管部门提供可靠的执法数据依据,以科技赋能提升 VOCs 治理效能,助力企业绿色合规发展,推动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超低排放管控治一体化平台:
融合物联网、移动互联网、GIS、无线通讯、大数据分析等前沿技术,为企业排污状况提供 24 小时不间断监控与分析。该平台能实时掌握颗粒物等特征污染物浓度分布动态及变化规律,全面整合企业水泥窑、水泥磨、窑尾烟气处理系统等主要生产工序有组织生产设施运行状态、治理设施运行状态,以及排口在线排放监测数据。在无组织排放监测上,实现无组织排放源清单管理,关联无组织源对应生产设施、治理设施、TSP、环境空气微站、视频等的监测。通过构建覆盖运输车辆进出厂区的出入口企业门禁及视频监控系统,达成进出厂运输车辆、厂内运输车辆以及非道路移动机械的台账电子化管理。平台还具备智能报警功能,一旦排放异常即刻预警,并通过 AI 数据整合等多种方式进行数据对接,实现全流程的网格化监测、智能化控制和精细化治理,全方位助力企业实现超低排放目标,推动行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
排污企业超级档案:
排污企业超级档案系统是集企业基础信息、排污许可数据、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污染物排放监测、环境管理台账等多维度数据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与智能化技术,对排污企业全生命周期环保信息进行动态采集、整合与分析,不仅为企业建立起标准化、规范化的环保档案,实现自身环保管理的精细化,还能与生态环境监管部门实时联网,为环境执法、污染溯源、政策制定提供全面、准确的数据支撑,助力监管部门提升环保监管效能,推动排污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促进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重点行业移动源门禁应急管控:
重点行业移动源门禁应急管控系统通过多协议接口与道闸、计量系统、监管平台深度对接,构建起覆盖车辆出入全流程的智能管理体系。该系统集成移动源门禁管控、视频监控、电子台账等八大功能模块:门禁管控实现车辆自动化、智能化出入管理;视频监控覆盖厂区运输通道,保存 12 个月监控数据;电子台账留存车辆信息至少 2 年;与省、市、县生态环境平台实时联网同步数据;车辆状态通过 LED 屏与语音播报公示;对违规行为即时报警并留存记录;应急管控策略可由监管部门下发执行;移动端支持车辆信息报备核验与通行记录查询。系统以完善功能与严格机制,助力企业落实环保政策,精准管控移动源污染,实现环保监管与企业管理的数据共享、协同治理,为生态环境改善提供科技保障 。
这些产品通过技术创新,实现了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成为衔接法律制度与治理实践的重要纽带。
四、未来攻坚方向:2025年目标下的治理路径
根据国家规划,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PM2.5浓度需比2020年下降10%,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控制在1%以内。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等重点区域将承担更严格的减排任务,分别需实现PM2.5浓度下降20%、15%。
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持续深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机制:强化重点行业VOCs和氮氧化物协同治理,推广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完善区域联防联控机制。通过法律的"牙齿"、标准的"尺子"、科技的"眼睛",推动大气环境质量从"持续改善"迈向"根本好转",让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大气污染防治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政府、企业、公众形成合力。只有每个主体都守住法律底线、履行环保责任,才能共同守护好我们的呼吸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