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威尼斯wns8885556|品牌官网

河北省《关于加快危险废物智能化环境监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1-09-03

关于加快危险废物智能化环境监管平台建设的指导意见.pdf

一、文件出台背景与核心目标

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为响应《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及生态环境部相关要求,推动危险废物管理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于 2021 年 2 月 23 日发布该指导意见,旨在通过构建全省统一的智能化监管平台,实现危险废物 “产生 - 收集 - 贮存 - 转移 - 利用 - 处置” 全流程可视化监控,提升环境监管效率与风险防控能力。

二、核心内容解析

(一)总体框架与建设节奏

1.        目标分层推进

o 短期目标(2021 年底):各市完成市级平台建设或升级,与辖区内涉危企业智能设备联网,覆盖年产生危险废物 3 吨及以上企业、经营单位等。

o 长期目标(2022 年底):省级平台依托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平台建成,与市级平台互联互通,形成全省智能化监控网络。

2.        建设原则

o 企业主体:企业自主承担智能设备(如视频监控、智能称重)安装与联网责任。

o 分类施策:按企业产废规模(如 3 吨以下、3-50 吨、50 吨以上)、行业风险(化工、医药等)差异化布设监控点位,避免 “一刀切”。

o 数据共享:省、市平台通过环保专网或互联网实现数据互通,企业端数据同步至省级平台。

(二)企业端智能设备安装要求

1.        强制安装范围

o 年产生危险废物 3 吨及以上的非医疗产废企业、危险废物经营单位、收集试点企业等。

o 重点行业包括:涉酸、化工、医药、农药、毛皮鞣制等。

2.        分阶段实施计划

o 2021 年 6 月前:危险废物经营企业、涉酸 / 化工 / 毛皮鞣制企业完成监控点位优化;废铅蓄电池收集试点单位安装视频监控、智能称重设备。

o 2021 年 10 月前:所有收集单位(含试点)安装视频监控、智能称重、车辆识别设备;产废酸企业、经营单位等安装视频监控、液位计等。

o 2021 年 12 月前:年产生危险废物 50 吨及以上的化工、医药等企业完成全环节监控设备安装。

o 2022 年 6 月前:年产生危险废物 3-50 吨企业安装小型智能称重设备。

3.        特殊情形处理

o 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经生态环境部门确认后可免设部分监控点位。

o 鼓励企业利用已有监控设施,避免重复投资。

(三)平台功能与监管体系

1.        省级平台核心功能

o 业务办理一体化:覆盖管理计划申报、转移联单、许可证申请等全流程业务。

o 智能分析预警:针对重点行业(如化工、医药)建立产废量评估模型,通过生产工艺、能源消耗等数据识别异常并预警。

o 全周期追溯:电子台账自动生成,危险废物 “即产生即申报、即出入库即记录”,支持电子标签全流程追踪。

2.        省、市平台协同机制

o 市级平台基于省级框架拓展地方功能,企业基础数据从省固体废物动态信息平台获取。

o 视频监控、称重数据等通过环保专网实时上传至省、市平台,实现 “影像 + 数据” 同步监管。

3.        分级分类监管

o 依据企业申报数据、转移记录、工况监控等进行绩效评估,按风险等级实施差别化监管。

(四)保障措施

1.        组织与分工

o 各市生态环境局对辖区平台建设负总责,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

o 省生态环境厅固体处负责协调,信息中心负责技术支撑,固管中心负责数据对接,执法局负责违法问题查处。

2.        督导与廉洁要求

o 省厅定期通报建设进度,各地 “挂图作战” 确保按期完成。

o 严禁推荐或指定设备厂商,违反廉洁规定将严肃处理。

三、文件亮点与行业影响

1.        技术融合创新
首次提出将大数据、云计算与危险废物监管结合,通过生产数据反推产废量,从 “末端监管” 转向 “源头 + 过程” 动态监控。

2.        企业合规成本与效率平衡

o 对小型企业(3-50 吨产废量)允许安装小型智能设备,降低硬件投入。

o 电子台账自动生成、联单在线办理等功能,预计为企业节省 60% 以上台账管理人力。

3.        监管效能提升
省、市平台联网后,监管部门可实时调取企业危废转移轨迹、贮存状态等数据,非法倾倒、数据篡改等行为查处效率提升 50% 以上。

四、企业应对建议

1.        设备部署优先级

o 年产生危险废物 50 吨以上的化工、医药企业需在 2021 年底前完成全环节监控设备安装。

o 收集单位(如废铅蓄电池回收企业)需在 2021 年 10 月底前完成视频监控与智能称重设备部署。

2.        数据对接要求
企业端设备需与省、市平台实时联网,确保称重、转移等数据 “零延迟” 上传,避免因数据滞后面临处罚。

3.        合规管理升级
借助平台电子标签功能实现 “一物一码” 追溯,同步完善内部台账与平台数据的一致性核验机制。

 

返回列表
XML 地图